后处理
阅读时间:1分钟更新于 2025-06-19 11:38
后处理效果是一种在渲染完成后调整场景最终图像的方法。这些效果通常用于实现电影感或艺术风格,改善视觉表现。
通过以下这些后处理效果及其参数,可以大大提升图像的视觉质量,创造出更具电影感和艺术感的场景表现。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可以为动画以及视觉效果项目增光添彩。
使用后处理
可以在时间轴中添加后处理元素到合成中。
添加后,选择后处理元素,在右侧属性面板中可以调节所有的属性和功能。
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后处理效果的介绍:泛光、颜色调整、色调映射和暗角。
泛光
泛光是一种模拟亮光源对摄像机过度曝光的效果,使明亮区域散发出柔和的光晕,提升画面的真实感和吸引力。
参数
- 阈值: 控制泛光效果的亮度阈值。超过此值的像素会产生光晕。
- 强度: 调节泛光效果的强度,影响光晕的亮度和范围。
颜色调整
颜色调整用于修改图像的颜色特性,以达到更好的色彩平衡和艺术效果。
参数
- 亮度: 调节整体图像的明暗,正值增加亮度,负值减少亮度。
- 饱和度: 控制颜色的鲜艳度,正值增加颜色的鲜明度,负值减少。
- 对比度: 调整图像中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度。
色调映射
Tone Mapping 将高动态范围(HDR)图像转换为低动态范围,以适应普通显示设备,同时保留视觉细节。可以优化图像对比度,改善暗部和亮部细节。和泛光结合使用时,会得到更加柔和的光晕效果。
暗角效果
Vignette 模拟镜头边缘逐渐变暗效果,用于增加画面焦点。
参数
- 强度:控制渐晕效果的深度,高值会使图像边缘更暗。
- 平滑度:调节渐晕与图像之间的过渡平滑度。
- 圆滑度:控制渐晕效果的形状,值越高效果越圆。
Preview